扎实推进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创新发展
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(行政学院)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,“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,发挥好智库作用”,这对党校的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党校(行政学院)工作会议精神,奋力推进校(院)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创新发展。
加强理论创新,持续夯实理论研究根基
理论研究是党校的职能所在,也是做好决策咨询工作的坚实基础。近年来,校(院)深化与驻蚌高校马院合作机制,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。新征程上,必须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。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、学理化研究。组织教研人员持续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,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作为重中之重,准确解读其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。设立专项研究课题,力争产出一批具有系统说服力的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,为党的理论建设贡献智慧。夯实学科建设与人才支撑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。加大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,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,营造崇尚精品、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,打造一支政治强、信念坚、业务精、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理论研究队伍,为理论研究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服务中心大局,着力提升对策研究效能
决策咨询是党校发挥智库作用的关键所在,是衡量服务大局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。近年来,校(院)充分发挥皖北中心城市建设研究中心、淮河生态经济带党校智库联盟等智库平台作用,6篇咨政报告获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。新征程上,必须推动对策研究更加精准务实、管用有效。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。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、战略性、紧迫性问题,积极开展对策研究。健全与市直工作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的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,精准把握决策需求,确保研究的靶向性。开展“专题调研周”活动,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集中调研,摸清实情,夯实对策建议的实证基础。提升咨政成果的质量与转化率。严把对策质量关,确保建议科学、有效、可操作。优化《决策咨询》内参渠道和直报机制,推动更多高质量咨政成果进入省市领导视野。健全成果转化跟踪反馈机制,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,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成效。创新科研组织与管理模式。适应新型智库建设要求,打破学科壁垒和部门界限,积极探索“项目制”“团队攻关”等灵活高效的科研组织模式。围绕重大课题,整合骨干教师、主体班学员、特约研究员队伍等校内外科研力量,组建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研究团队进行协同创新。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,向重点领域、优势团队和重大课题倾斜,激发科研创新活力,提升科研整体效能。
注重开放协同,大力拓展科研交流合作
开放合作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必由之路。近年来,校(院)积极与宁波市委党校、淮河生态经济带党校、市直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通过共建研究中心、推进智库联盟建设等方式,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。新征程上,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构建多元协同的科研新格局。深化系统内联动协作。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,深化与省委党校、长三角地区党校、淮河生态经济带党校的科研协作,同时建立市县党校科研咨政联动机制。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、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叠加,提升系统整体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。加强系统外互动合作。深化与市纪委监委、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的合作,释放廉洁文化研究中心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平台效应,拓展与市直部门、驻蚌高校、重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,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,汲取各方智慧,拓宽研究视野,为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注入新活力。
坚持思想引领,不断强化思想阵地建设
党校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高地,更是思想引领的阵地。近年来,校(院)切实发挥理论宣传宣讲作用,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蚌埠落地生根。新征程上,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发声,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。
加强理论政策宣传解读。
组织教研人员围绕党的创新理论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问题,撰写高质量理论宣传文章。会同蚌埠日报社深入开展“与媒体同行”活动,及时、准确、生动地对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解读和宣讲,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化理解、统一思想、凝聚共识。建强党校宣传阵地。进一步提升《蚌埠党校》、校园网、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质量和水平,严把政治关和学术质量关;深耕《蚌埠蓝皮书》编撰,进一步提升学术性、权威性和实用性,力争进入国家皮书序列,为党校发挥思想舆论阵地作用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