皖北四月,麦浪翻滚。4月28日至30日,市委党校第三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固镇县开展“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、同学习、同商量”的五同社会实践活动。学员们深入固镇县谷阳镇、濠城镇、湖沟镇、王庄镇下辖8个村(居),在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、基层治理一线沉浸式体验基层生活。
追溯红色根脉,校准初心坐标
实践伊始,学员们走进固镇津浦铁路遗址公园和垓下遗址公园,开启“红色+文化”双维度教育。在津浦铁路遗址,学员们驻足聆听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故事,触摸锈迹斑斑的铁轨,感受“为有牺牲多壮志”的革命精神;在垓下遗址,千年楚汉文化的厚重积淀与现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交相辉映,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“文化兴则乡村兴”的历史担当。
随后,县情专题报告会为学员们呈现了固镇县在农业现代化转型、生态环境保护、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实践。从“全国粮食生产大县”迈向“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基地”的转型之路,让学员们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有了直观、清晰的认知和感悟。
躬耕田间地头,体验民生民情
在濠城镇丁楼村,学员们弯腰弓背,跟着农户学习栽种芋头:刨坑、放苗、培土,每一步都力求精准。农户一句“间距留足,才能长得壮实”,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“农事无小事”的真谛。在湖沟镇五里村的花生地里,学员们蹲在田垄间分拣种子,听着农户传授“看粒选种”的经验,双手沾满泥土,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
除了种植劳作,学员们还拿起锄头清理杂草、弯腰浇灌蔬菜,亲身体会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内涵;在池塘沟渠边,大家齐心协力清理漂浮物、疏通堵塞水道,以实际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;面对干旱的农田,学员们协作搬运抽水设备、拼接维修灌溉水管,看着清水流入干涸土地,真切感受到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。
暮色四合,农家灶台上炊烟袅袅,学员们与村民围坐炕头,从村卫生室药品供应到农产品销售渠道,从桃胶产业发展到灌溉设施维护,句句不离民生冷暖,处处关注民生民情。
融入基层治理,磨砺服务本领
在基层治理的“大熔炉”中,学员们多角度参与实践探索。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,他们详细了解药品储备和诊疗流程,了解基层医疗的痛点难点;在村道小巷,他们与村民一起清扫垃圾、修剪苗木,探讨建立长效环境整治机制;在村办桃胶加工厂,他们参与分拣、晾晒等环节,针对销售难题提出“直播助农”“定制包装”等创新思路。
结语
三天的“五同”实践,学员们带着“民情日记”满载而归,留下的是干群同心的美好记忆。从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洗礼,到田间地头的挥汗如雨,再到基层治理的深度参与,这场实践既是“试金石”,更是“磨刀石”,让学员们褪去“机关气”,沾上“泥土香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“与群众同甘共苦”的精神,在蚌埠党校学员的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。学员们真切感受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,群众是最好的老师。第三十三期中青班学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把‘五同’精神融入日常工作,努力成为‘脚下有泥、心中有光’的新时代干部,为蚌埠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!(作者为第三十三期中青班学员)